“审判管理的核心意义在于更好地服务保障审判执行工作。如何结合实际提升办案质量、加快办案速度、增强人民满意度,是一项需要长期实践、不断积累智慧的任务。”
“案件是办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审判管理工作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目标任务明确、制度完善、推进有方,以‘工匠精神’把工作做细、时间抓紧,各项工作才能进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在3月6日召开的汉中全市法院司法审判数据会商会上,汉中两级法院院长及相关负责人围绕如何实质提升质效展开了深入讨论。每次交流,既是观点的碰撞,也是思维的启迪,大家同心同向,共同为实现工作目标而努力。
近年来,汉中法院以审判管理工作现代化建设为抓手,更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机制,探索推行新型管理模式,聚焦提质增效,构建了科学高效的审判管理体系。
建章立制 抓住关键
汉中法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提升审委会工作效能的若干措施》,通过限定讨论范围、规范议事程序、提升报告质量、突出重点强化学习等举措,不断深化审委会工作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其总结审判经验、统一裁判标准的职能作用。2024年,全市法院召开审委会331次,研究讨论案件1426件,同比分别提升1.2%和1.9%,讨论案件占结案数的2.86%。
坚持有序放权和有效监督相结合,汉中法院夯实审判管理根基,促进司法权力规范运行,出台《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查办法(试行)》,着力提升案件质量;出台《进一步完善“四类案件”监管工作机制实施细则(试行)》,细化“四类案件”管理清单,以司法监督制约机制建设为重心狠抓审判执行质效。
精准施策 深耕主业
围绕新指标体系,汉中法院加强工作督导,坚持“日提示、周统计、月通报、季分析”,逐月撰写《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报告》《司法统计分析报告》,增强态势分析通报的精准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明晰自身短板弱项,将指标体系蕴含的司法理念转化为全体干警的工作自觉。
汉中法院建立“点线面”审判数据会商机制,对部门、条线、领域案件进行工作研判。2024年,汉中两级法院召开全市审判执行工作推进会4次,组织数据会商会130余次,找准问题、科学研判,持续在补短板、强弱项上发力。2024年,全市法院审判案件质效指标全部达标,整体质效位居全省前列。
强化“如我在诉”司法理念,汉中法院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实质解纷贯穿到执法办案全过程。2024年,全市法院案件平均审理时间同比下降19.5%,一年以上未结诉讼案件同比减少90.91%,上诉案件移送时间同比减少21.93%,二审收案同比下降4.5%。
智慧赋能 服务升级
“建立司法数据中台后,办案绩效考核计算仅需半小时即可完成,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司法数据中台每隔2至3分钟自动抓取数据,能直观展示全市法院执法办案的业务进展。”汉中中院网管中心负责人高超介绍。
汉中中院于2021年在全国法院率先建成司法数据中台,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经不断升级优化,目前中台已实现对全部数据“纵横到底、一键生成”,自动拆分民事、行政、刑事、执行四条线,区分全市、县(区)、部门及员额法官,按指令需求一键生成图文并茂的数据分析报告。
新的数据中台解决了传统“眼盯、人算、手写”所产生的时效及准确等问题,迈开了以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促进审判工作规范化、可视化的重要步伐。
凝聚合力 做好“中枢”
“一日不为、三日不安”的责任心,是汉中法院审管条线干警们的共同特点。审管办作为业务“中枢”,承担着实现审判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职责。每月初,审管办提取、比对各类数据,为法院工作谋划提供参考意见;制作出全市及本院审判管理通报,作为基层法院及部门工作指南;动态监测各项质效指标的运行态势,准确评估、对标找差,第一时间反馈问题;精准理解上级法院的工作要求,梳理任务清单,做好上传下达,与条线负责人及基层法院审管办相关负责人共同研究、制定工作措施。
坚持服务保障与监督规范并重,审管办在案件质效管理方面发挥了承上启下、联结各方的“中枢”作用,通过联合开展各类专项活动,完善协作机制,畅通责任制落实渠道;强化常规管理,通过审判质效分析、案件流程管理、审限监控、案件评查、院庭长办案考核、法官绩效考核等工作,实现审判活动全程留痕、审判质量全面监控,确保司法责任制在审判过程中全面落实。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政法网”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