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公安局围绕“八防归零”全域治理、“五大警务”提质增效、基层新质战斗力提升等目标重点,倾力推进“百千工程”,系统部署“双勤双控”实战提能、“三零两专”专项攻坚,促进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转型升级,实现了派出所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先后建成30个示范派出所,带动全市100余个派出所全面提档升级。全市刑事立案同比下降20.9%,查处治安案件同比上升17.7%,人民群众心里更踏实,获得感、安全感、满意率持续提升。
高点谋划合力推进
市公安局始终坚持建警治警总要求,把促发展、推改革、抓队伍,加快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作为长期目标,积极实施“百千工程”,把横向推动上升为市县党委和政府重点工程,市县协同推进。对全市派出所分批分类实施新建和改扩建,做到硬件设施规范达标,软件技术及管理等更有内涵特色,着力塑造新时代汉中公安新形象。
在全市选定一批条件较好的派出所,从基础建设、安全防范、执法办案、科技应用、队伍建设等方面率先建成示范派出所,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其余100多个派出所提档升级。目前全市新建、改扩建派出所107个。
在全市农村地区率先推行“交所合一”改革,主城区推行“交巡所”联勤联动机制。目前,全市有109个派出所实现“交所合一”,警力资源优化配置,基层战斗力得以有效提升,“1+1>2”的治理效能进一步彰显。
为更好服务群众,打造公安警务服务品牌,还推广建设了统一外观标识、统一制度规范、统一服务标准的暖心警务会客厅219个,面向群众开放式运行,将警务服务触角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警力下沉警务提升
汉台分局北关派出所辖区有164个小区、人口13万,加上4个商圈的流动人口,最多时达到16万,人多面广社情相对复杂,全年6900余件接警量占公安汉台分局出警总量的三分之一。
今年4月,公安汉台分局抽调5名机关警力下沉充实到北关派出所,并将社区警务室数量增加到13个,把辖区细化为4个警格。在配齐配强警力的同时,建立起涵盖74个小区,包括200余名治安协理员、楼栋长在内的治安综治队伍,社区警务工作更细更实、更具象化,交巡所联勤网格化立体巡防“三见警”成为常态。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公安机关持续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开展四下基层、胜岗战训活动,有402名机关民警先后下沉到一线派出所,派出所警力占总警力的45.2%,源头管控能力和办案执行效能得到大幅提升。
一村一警筑牢平安基石
“我们这晚上都有警车和警察在巡逻,民警还经常上门宣传,感觉现在非常安全,很放心,也很安心。”略阳县乐素河镇任家坝安置点王大婶对农村治安环境的变化感慨道。
我市各级公安机关推动基层民警到村(社区)任职,全面落实“一村一警”,推进警格、网格深度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先后有154名派出所所长、1194名社区民警进入镇(街道)和村(社区)两委班子。扎实开展“背包警务”,配备民警836人、辅警1456人、警务助理2100人。建立起沔水义警、鹮乡义警、白马联防、博望大妈等一批群防群治队伍,实现了村村见警、格格有警。
一所一策优化服务显特色
我市公安以“百千工程”为契机,内练素质,外树形象,打造公安铁军。从硬件到软件、网上到网下、警网到综网、智慧到智能,分门别类打造“一所一亮点、一所一品牌”特色警务,以一项项贴心真情的服务,为群众生产生活保驾护航。
略阳县公安局以“背包警务”拓展警民互动阵地,助力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率先在农村派出所户籍室增设交管业务受理窗口。
勉县公安局武侯派出所主动与辖区武侯祠、武侯中学、诸葛古镇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安保联勤联控机制,统筹调配保安、义警、志愿者,提升上下学、旅游高峰时段安保力量效率。
洋县公安局洋洲派出所做实“八长”会商研判机制,成立由公安、司法、民政、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和社会组织组成的联合调处工作组,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等手段,对矛盾纠纷进行联合调处。
南郑分局汉山派出所建立党政主导、行业主责、各方联动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建成行政、行业、乡贤联调人才库,让当事人根据矛盾纠纷具体情况按需点单。
镇巴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坚持警务前移、上门服务,民警扎根社区、融入群众,及时响应群众求助,让群众少跑路,让警务更接地气,让共护平安更有底气。